当前位置: 首页 >> 时事评论 >> 正文

热播综艺之外,好演员应该如何“就位”?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0-11-20 来源: 浏览次数:

图集

对话嘉宾

刘天池(中国内地女演员、导演、教师;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戏曲学博士)

张漫子(半月谈记者)

在重颜值、轻演技、“小鲜肉”“小花旦”霸占荧屏的前几年,还记得一档名为《演员的诞生》的节目吗?这档热播综艺被评价重新定义了“演员”这一职业,让大众重新感受到表演的魅力、炽热的演技和戏剧的抚慰。演员这个行当,是与娱乐深度绑定,还是加速向职业化迈进,成为广为关注的议题。

天津人艺推出抗疫舞台情景剧 《天使之爱》 致敬“白衣天使”

让观众记住角色忘了演员

张漫子:观众对演员的要求越来越高,不再满足于在屏幕舞台上看到一张漂亮的脸蛋了,大家渴望在表演中看到更多颜值以外的惊喜。

刘天池:我们挑选演员时,外部的硬件条件只是一部分,演员需要有在人群中独特的辨识度,让你想多看一眼。美是一个要素,但一定不是全部。外观素质考察合格后,还要观察内在素质,比如有好的形象思维,你说什么,他/她就能勾勒或呈现出画面,这是创作想象能力。再比如,具有感性思维,这样有利于建立表演艺术中的真实感和信念感。

理性思维和分析能力也不可或缺。演员是执行者,需要创造性地使用自己的语言、身体,在观众前面呈现另外一个人。整个过程不像演奏家那样可以借助乐器,是自己独立完成的,那么就需要他是一个执行能力非常强的人,有着非常清晰的分析力、判断力、理解力。来到学院学习,毕业的时候,有人拿瓷碗,有的人拿木碗,有人捧走金碗。

张漫子:业内看来,能够捧着金碗的演员需要具备哪些素质?有没有评判标准?

刘天池:好演员塑造的角色,一定要有个人的内部心理特征,而不只是在“解决事件”。作为观众,你能够跟着他走,你能感受到你与他之间有的共性,产生共鸣,那么这个角色就立起来了。所以说演员塑造的角色镶嵌在故事里,镶嵌在时代里,镶嵌在一群人的精神世界中,最终点是以角色的名义生活起来。好的演员塑造了好的角色,让人记住了这个角色,甚至忘了演员是谁。

张漫子:世界上存不存在天才型演员?演技可以后天训练吗?

刘天池:先天、后天各占50%。首先要是这颗种子,才能产生光合作用,去发芽。而“光合作用”的条件,一个叫做艺术语言体系,一个是身体语言的训练。现在许多演员这两项技术是不过关的,只是一种“自然”的呈现。

角色必须具备性格化。也就是说“似是而非”,既像,又不是,这是最准确的。我们看到的角色,是我曾经生活印记当中的那么一类人,是典型群体中抽离出的个体。现实中,比如古装戏的一些角色,常常让观众感觉“根本没这个人”“不可能存在”,这就是失败的表演。

每一个人都能够拥有戏剧

张漫子:记得有几年,几乎人人都有演员梦,艺考的学生挤破大门。直到今日,考生也不见少。不断有年轻的学生向往演员这份职业,喜欢戏剧、喜欢表演,演员来源也非常多样化了。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刘天池:英雄不问出处。戏剧不应当框在某个主体里,每个人都可能拥有这项技能。对于专业从事这个行当的人来说,需要一个科学的、系统性的训练路径。但更多无法考入专业学院的年轻人,也可以有一个被发掘的途径。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演员,但每一个人都能够拥有戏剧。

张漫子:作为人文思想的外部表达,精神世界的艺术化呈现,戏剧在媒介多元化的今天,它的边界在变,与大众的关系也在变……

刘天池在指导学生

刘天池:我的老师曾经告诉我“把人演活,不许来假的,要让别人相信”。当老师以后,随着对戏剧理解的加深,我觉得戏剧不应该只是学院派玩的东西。

戏剧是不断发展着的。在以前,人们白天狩猎,晚上围在一起讲故事,预测明天发生什么事,你演这个,我演那个,人与人之间有了互动交流,也有了情感释放,加强认知,获得勇气,共同对抗不可知的东西。戏剧是从这儿开始的。然后它开始用于祭祀,人们用吟唱的方式与天地、过去未来、生命对话。

人们渐渐发现,戏剧是解决人类困惑的一个很好的手段。群体聚在一起,变成了彼此的折射,让我们看到更多生活的界面。

让人们看到更多,看得更辽阔,由此产生了教育戏剧。人最难了解的是情感和情绪,表演就是让你去了解人的情感和情绪,正确使用情感和情绪,建立信任。不论是学生、白领,还是企业家,都需要精进自己包括同理心、判断力、交际交流、表达思想等被称为“生存技能”的东西。戏剧研究的就是什么场合下,作为什么角色,应当如何准确地完成什么事,“发现自己的个性,丢掉自己的任性”。从这个角度看,戏剧是每个人都需要的。

一些作品少了对人性和时代的思考

张漫子:如今,似乎很难看到一部电视剧里的某个角色堪称经典表演。一方面,演员的队伍越来越壮大,另一方面,出色的演员不够常见。有段时间,一打开电视就是“妈妈来了,婆婆来了,媳妇来了”,再过一段时间,打开电视全是“甜宠”。制作方、播出平台说“老百姓爱看这个”,老百姓说“我们不爱看这个”,所以就不知道谁在需要,但这些相似的作品在大量地生产。

刘天池:我们演戏的时代,大文学家还在,但现在的大量作品,从文本之初就缺乏厚重的东西。我们的作品少了对人性和时代的思考,这很可惜。剧情越来越雷同,还有很多桥段脱离现实。年轻演员没有什么锻炼可言,也没有创造可言,没办法“脱胎换骨”来一套表演。

斯坦尼“体验派”诞生的时候,就是要打破“程式化”,打破“符号性”,认为“人不应该被符号所禁锢”。然而你看现在,又回到了“程式化”当中——镜头、人物动作相似,连台词都相似。很多作品看第一集,就知道结局是什么样子。

张漫子:好在今年以来,影视作品好些了,有些耳目一新的题材出现,也有实力派演员在其中向观众呈现了更加扎实的表演。

刘天池:是。去年以来,国家重视现实主义题材的创作,大家能够关心现实主义的东西了。我常常在看剧的时候留意弹幕和知乎网友对一些问题的讨论,那里有很多观众的呼声,能倒逼创作者去反思。人的自我意识觉醒,分辨能力和审美能力越来越强,表演的方式会随着时代的审美而改变。最终大浪淘沙,时代会朝正确的方向前进。

不论什么时候,好的表演者,必须完成一个好的角色,完成一个好的作品,这件事不会改变。表演艺术的本质是研究人、表现人、给人看的艺术。只要有人在,戏剧就会在,演员就会在,观众就会在。(刊于《半月谈内部版》2020年第11期 原标题:《大浪淘沙,好演员标准不会变》)

+1

【纠错】

责任编辑:

赵文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