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时事评论 >> 正文

长江日报:直面敏感问题需要内在自信

发布者:宣传部 发表时间:2016-03-07 来源:网络 浏览次数:

 “两会”开幕前夕,全国政协新发言人王国庆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越是敏感问题,越要想办法说清楚。”他呼吁各级政府主要负责人履行“第一新闻发言人”主体责任,组织上应当将领导干部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和成效列入业务考核。

  回避敏感问题,曾经是某些部门、某些领导干部的老习惯,甚至现在仍然“古风犹存”。如果有人提起敏感问题,就有可能被视为“别有用心”,有关领导也就拒绝回应,或者遮遮掩掩。曾经有一次,有领导人在新闻发布会上等待记者提问敏感问题,最后是外国记者正中领导人下怀。对此,人们会在心中有一种比较和臧否。

  不回避敏感问题,恐怕说来容易做来难。敏感意味着不方便说,怕说起来影响不好。而从深层次来看,敏感问题往往触及某些体制、观念因素。但随着中国社会进步,很多东西逐步脱敏。剩下的是某些领导的明哲保身,他们担心惹火烧身,所以喜欢贴“敏感问题”的标签。

  说到底,是我们还不自信。没有自信,自然就显得底气不足、躲躲闪闪、遮遮掩掩,或者干脆就不让说,谁说跟谁急。

  不回避敏感问题,把敏感问题说清楚,需要内在自信,情动于衷而形于外就是理直气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过了一个观念更新、体制变革、对外开放的长期过程,国家步入法治轨道。政务公开、信息透明,成为我国基本的政治原则。除法律规定外,党和政府不想对外隐瞒什么,有了这样的底气,我们可以理直气壮。

  不回避敏感问题的最高境界,是心中没有敏感问题。只要我们心中还有某种敏感问题意识,就会有问题来困扰我们,我们就会在潜意识里担心可能的负面影响,担心谈论它对我们切身利益的影响。敏感问题是一种心理包袱,现在是我们彻底脱敏的时候了。

  把所谓敏感问题说清楚还有一个前提,就是熟悉情况。不了解情况,心中无底,难免产生畏难情绪和恐慌。相反,如果心中有数,自然就艺高人胆大。王国庆接手发言人任务后,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收集了1400多个问题,听取了60多个部门的情况介绍。有了调查,就有了发言权,也有了说的分寸感。

  把敏感问题说清楚,其中自然就有是非对错判断,有明确的主张,而且可以以理服人。对于对的东西,当然要理直气壮地坚持;对于负面消极的东西,也要理直气壮地批评。有些领导干部面对媒体提问躲躲闪闪、顾虑多多,始于不了解情况,终于没有自己的是非对错判断和明确主张。所谓事涉敏感,无非是掩饰自己的失察、失职与能力不足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