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个好人、老实人”
——追记国防大学兵棋教研室原副主任张国春(下)
“他是个好人、老实人。”与张国春共过事的人都这么说。这也是记者采访中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
张国春是个什么样的“老实人”呢?一个怎样的“好人”“老实人”才能得到他人由衷的叹服呢?随着采访的深入,一个不计得失、谦和大度、诲人不倦的形象逐渐在记者脑海里清晰起来。
一个任劳任怨的“老黄牛”
提到张国春,国防大学兵棋系统教研室主任吴琳给出形象的比喻:他就是一个埋头苦干的“老黄牛”式的同志。
张国春是兵棋演习教研室的核心成员,每年都要去防务学院保障外军学员演习,他工作变动后,防务学院领导希望每年演习还由他保障。对此,张国春没有二话,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在攻关任务异常紧张之时,他白天到距国防大学20公里之外的防务学院保障演习,晚上又星夜赶回,把当天的本职工作补上,哪一方的工作也没有出过纰漏。就这样,张国春一个人默默承担了本属两个人甚至是多个人的工作,而且一干就是六七年。
教研室绝密资料流转比较频繁,流进流出事关重大。张国春正是这些琐碎而又敏感工作的负责人。同事不愿为一些小事去麻烦他,但又不得不在工作中经常“骚扰”他。由于工作需要,即使张国春已回家,同事一个电话,无论是深夜还是凌晨,他就立即赶回办公室办理材料流转手续。对张国春来说,这已经是一种常态,但他毫无怨言。
一个规矩温和的“老大哥”
张国春的同事告诉记者,规矩,对于张国春不是外部强加的框框,而是一种生活习惯。
生活中的张国春,温润讷言、谦恭有加,对自己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坚决按规章制度办事不打折扣。按学校规定,不能军装便装混穿,攻关组的同志可以例外。但在张国春那里没有例外,他始终保持军容严整,任何时候,不管上班、下班,还是熬夜攻关,同事从没见他军装便装混穿过。
作为战役兵棋系统教研室副主任,张国春关心下属胜过关心他自己,在同事眼中,他是领导更是“老大哥”。年轻讲师王燕忘不了一次执行重大演习任务时的情景:已40多岁的张国春拖着疲惫的身体和自己一起加班加点工作到凌晨三四点,王燕劝他说:“您是领导,不用天天陪着我加班,明天一早过来验收就行。”张国春却说:“不行,你一个女孩子,我不能把你搁在这儿一个人加班。再说回家我也睡不着,心里不踏实。”
也有让张国春“发火”的事情。在某次重大演习中,看到一位同事为了赶时间,忽略工作质量而草草结束,张国春脸上立即出现从未有过的严峻表情,质问道:“怎么能这样呢?”在场的所有人都感到很意外:一向温文尔雅的张国春,原来也是一个有“脾气”的人。张国春的脾气,是对工作的高标准,是对同事的负责、对事业的负责。
一个乐于助人的“好导师”
采访中,兵棋团队里几乎每名同志,都能回忆起国春对他们热心帮助、鼎力支持的细节。
几年前,正在别的院校攻读硕士学位的荣明,在研究中遇到“建模”难题,几经周折找到张国春。当时两人素昧平生,但张国春毫无保留地对他进行系统讲解,还把“建模”核心算法教给了他。事隔多年,荣明对这次见面仍然记忆犹新,他说:“给一个陌生人讲得这么耐心细致,全盘托出,确实出乎我的意料。”后来,荣明也调入兵棋团队,张国春对他的帮带更多。
王燕在做博士后时,有一天晚上一点多了,突然遇到一个技术上的难题,要拷个资料,她犹豫了一下,还是给已经回家的张国春打了电话。王燕回忆说,当时,张国春接到电话,立即便说:“没问题,我马上就到。”
已在部队任职的张国春的学生丁光照回忆起导师来泪湿眼眶:“那天我去医院看导师,他面色苍白、满眼血丝、形体孱弱,但他支撑着病体把我的论文修改了。望着修改得密密麻麻的稿子,我感动得泣不成声。”(记者 刘小兵 特约记者 褚振江 通讯员 罗金沐)
延伸阅读:
这就是当代军人——追记国防大学兵棋专家张国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