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教育援青”新书发布会暨跨文化中国学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讨会在北京的商务印书馆主会场和西宁的青海师范大学分会场线下线上同时举行。会议由商务印书馆、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青海师范大学、青海省人民政府–北京师范大学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跨文化研究院、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共同主办。青海师范大学校长史培军、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康震、中国文化书院院长暨敦和基金会前理事长陈越光、商务印书馆党委书记暨执行董事顾青、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总经理刘祚臣、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学术出版中心主任杨宗元、北京师范大学跨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资深教授王宁、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原党委书记及青海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李国英、北京大学东方学院院长王邦维、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主任陈明、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主任王一川、法国阿尔多瓦大学文本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金丝燕、北京师范大学跨文化研究院院长董晓萍出席会议,我校文学院、民族师范学院、高科院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及我校和北京师范大学的师生代表参会。商务印书馆学术中心主任、编审陈洁主持会议。
史培军教授在致辞中指出,“教育援青”战略是党中央着眼西部发展,高站位、高定位的重要举措,将中国发展、人类进步与西部边疆建设紧密统一,有力促进了青海高校的快速健康发展。“教育援青”新书发布会暨跨文化中国学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讨会的召开,正是“教育援青”战略在青海推进的标志性成果。借此,青海师范大学与内地、与全国乃至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共同将青藏高原的生态文明建设、中华民族凝聚力建设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扎实成果与跨文化研究紧密结合,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康震教授在致辞指出,要把西部高校建设当作国家重点高校自身建设的一部分,选拔学术水平高、办学能力强的优秀干部和学术带头人派驻西部高校,带领当地勤奋深耕,促进内外双循环发展。“教育援青”与跨文化中国学系列成果紧密结合,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号召下创出了突出成果。
陈越光研究员在致辞中解读了在“教育援青”国家战略背景下,赋予“援青”“文化中国学”“共同体意识”三个主题的全新意义。他指出,在青藏高原,人与自然、人与人、多民族共存的历史,加之和首都高校连带的全球学术资源的互动,使这次“教育援青”新书发布成为全球视野下的本土行动与本土经验的特殊贡献。
本次会议分“教育援青”与跨文化中国学、《大唐西域记》与多元文化交流、《跨文化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与人文学科前沿研究三个主题进行。研讨环节,商务印书馆、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领导,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青海师范大学、法国阿尔多瓦大学的学术带头人兼作者,以及多民族学者代表纷纷发言,把“教育援青”成果发布会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术研讨会紧密融合,引向深入、扎实、全面的总结,为“教育援青”勾勒了美好的蓝图。
近年来,国家推进“教育援青”战略,高度重视我国各民族共同发展的高等教育事业,北京师范大学是我国高等师范教育的最高学府,承担对口支援青海师范大学的光荣任务,共建青海省人民政府—北京师范大学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并推动北京师范大学跨文化研究院“丝路跨文化研究”重大项目在青海的实践。
北京师范大学、青海师范大学共同推进跨文化中国学研究,着力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历时三年,合作出版“教育援青”与跨文化中国学、《大唐西域记》研究与多元文化交流、《跨文化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与人文学科前沿研究系列著作,并将这批成果投入到北京师范大学对口支援青海师范大学的“跨文化中国学方法论”研究生课程教学中,在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科研究生、本科生中引起强烈反响,切实发挥了“教育援青”引领示范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