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卓越政治智慧、强烈使命担当,高瞻远瞩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自觉把维护公共安全放在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中来思考,放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来把握。在新形势下,我国公共安全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严峻复杂,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风险高度聚集、相互交织,应急处置不当可能催生政治安全风险,影响国家安全。应急管理部门坚决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全力防范化解重大公共安全风险,有效应对各类灾害事故,最大程度减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安全稳定环境。
一、始终坚持党对应急管理工作的绝对领导,打造忠诚担当可靠的应急管理队伍。党的领导是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应急管理工作必须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地位。要突出政治建设。组建应急管理部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组建的纪律部队。各级应急管理队伍对党忠诚是第一位的政治要求,必须坚持思想建党政治建队,牢记救民于水火、助民于危难、给人民以力量的使命,成为坚决听从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指挥的人民应急队伍。要突出作风建设。把“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应急管理队伍履职尽责的检验标尺,把“时刻准备着”作为应急人的自觉追求、应急文化的重要内容,弘扬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持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四句话方针”不动摇,坚持纪律部队建设标准不动摇,坚持走中国特色应急管理队伍建设路子不动摇,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冲得上、靠得住、打得赢。要突出作用发挥。充分发挥应急管理部门的综合优势和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力量优势,统筹谋划应急管理各项工作。既要高度警惕和防范灾害事故重大风险,又要密切关注全局性重大风险;既要做好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的应急准备和处置工作,又要积极参与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的协助处置工作。
二、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公共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体现,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一头连着千家万户,是最基本的民生。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切实为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编织全方位、立体化的公共安全网,是一项紧迫任务,又是一项长期任务。要深化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切实做好整体谋划、顶层设计,既要坚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又要总结反思重特大灾害事故应对实践经验教训,完善领导决策协调体制,强化应急管理综合职能,健全监测预警、风险排查、应急保障等机制。实施精准治理,衔接好“防”和“救”的责任链条,确保责任链条无缝对接,形成整体合力。要统筹应急管理法治建设。坚持依法治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提高应急管理法治化、规范化水平,抓紧建立健全应急管理、自然灾害防治、应急救援组织、国家消防救援人员、危险化学品安全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强应急预案管理,落实各环节责任和措施,提高应急预案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要提升应急管理能力和意识。加强各级领导干部应急管理的意识素养、政策水平、理论和实战能力培养,提高应对急难险重任务的能力。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发挥群防群治机制作用,推动公共安全宣传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提高公众防灾避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筑牢应急管理的人民防线。
三、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全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牢牢树立发展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个观念。要坚持系统性思维。充分把握安全风险的规律特点,以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全面排查风险,找准重大风险,有效化解风险。随着突发事件的关联性、衍生性、复合性和非常规性不断增强,要立足两个大局,深入分析研判国内外疫情防控和经济形势变化对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可能带来的影响,综合线上线下掌握实情,拿出实招,力求实效。要全面落实安全责任制。领导责任、部门责任、企业责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抓好应急管理特别是安全生产工作的牛鼻子。要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总体要求,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完善各级安全生产责任主体和岗位责任清单,对违法违规行为坚决处理,不能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名放松监管,切实推动各项工作部署落实落地。要标本兼治化解风险。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风险评估标准规范,实现各类重大风险和隐患的识别、评估、监控、预警、处置等全过程动态管理。编制灾害频发易发地区风险图,强化规划和评估引导,从源头上防范化解安全风险。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强化对危化品、煤矿和非煤矿山、消防等重点领域安全监管及风险管控。要加强信息化建设。把握互联网规律特点,将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与传统手段相结合,推动管理方式变革,提高多灾种和灾害链综合监测、风险早期识别和预报预警能力。创新安全执法方式,推行在线审批、数字化监管和线上安全培训、远程技术服务,分区分类开展安全监管工作,以信息化推进应急管理现代化。
四、坚持底线思维,着力做好重特大突发事件应对准备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应急管理部门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强化底线思维,做好随时应对各类甚至同时应对多场重特大灾害事故的应急准备。要做好力量准备。健全完善以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为主力、军队应急力量为突击、专业应急力量为协同、社会应急力量为辅助的中国特色应急救援力量体系。按照就近调配、快速行动、有序救援的原则加快建设区域应急救援中心,打造应急救援尖刀和拳头力量,完善各类队伍共训共练、指挥协同、救援合作等机制,提高各类灾害事故救援能力。要做好应急物资准备。着眼于应对类似于汶川特大地震、1998年特大洪水等应急物资峰值需求,建立健全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健全应急物资实物储备、社会储备和生产能力储备相结合的管理制度,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家庭储备应急物资。健全政府、生产企业和物流企业等参与的应急资源快速调配机制,确保事发后应急资源快速到位。要做好应急通信准备。加强极端恶劣条件下的应急通信保障能力建设,建立健全城乡社区信息速报和县级应急通信保障网,提升基层末端通信保障能力,保障大灾发生后前后方信息通信通畅。要做好应急交通保障准备。加快推进建立高效有序的应急交通保障体系,健全部门联动机制,加强应对重特大灾害应急交通保障组织,做细做实各类灾害情况下的交通保障方案和预案,着力破解特大灾害事故应急救援难题,确保突发事件发生后最快速度落实运力资源,有序开展紧急运输工作。
全国应急管理系统将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不移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勇于担当、奋发有为,不断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作者:黄 明 为应急管理部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