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思政教育 >> 正文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0-04-21 来源: 浏览次数: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上指出,“各国应该联手加大宏观政策对冲力度”,“实施有力有效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共同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当前,疫情在世界扩散蔓延,对全球主要经济体都产生了较大影响,使世界经济贸易增长受到严重冲击。由于世界经济彼此依赖和全球产业链相互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特别是产业链恢复亦面临新的挑战,需要在积极布局本国产业链的同时,维护全球产业链的平稳有序,防止世界经济陷入衰退。

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位置

产业链是不同的产业部门之间基于一定的技术经济关联,并依据特定逻辑和时空布局形成的链条式关联关系形态。狭义产业链通常包括具体的生产制造环节,广义的产业链则包括研发活动、市场拓展等环节。全球产业链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兴起,深刻地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使得产业链内部的联系大幅度扩充至全球范围。

在全球产业链上的大量产出和中间产品角色、庞大的国内市场、高素质的劳动力人口等特征,决定了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作为30多个国家的最大出口国和60多个国家的最大进口国,我国既是全球产业链中的重要产品提供者,也是全球最大的市场之一。据统计,我国企业(含外商投资企业)贡献了全球工业增加值中的近三成,以及全球制造业中间产品贸易的20%左右。

我国虽然是制造业大国,但还不是全球产业链中的制造业强国。整体上,我国制造业与美国、日本、德国的制造业还有不小的差距。我国制造业和产业链优势更多体现在规模和布局等方面,在基础研发、高端核心零部件、质量品牌等方面仍存在不少短板。在一些产业和领域,产业基础(包括基础研究)还很薄弱,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产业风险不容忽视。从研发(R&D)投入来看,总体上呈现出重开发、轻研究(包括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局面,企业的研发强度(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整体还不高。

疫情对我国产业链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分工和交易的复杂化是产业链形成的前提。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分工的日益深化,产业链的分布表现为明显的全球性。全球产业链的良好运作,依赖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精准分工和密切合作。

一个国家产业链的韧性,既和自身的资源禀赋等因素有关系,也和面临的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等有关系。由于全球经济日益相互融合,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已经不同程度地影响到全球产业链上几乎所有的跨国公司。在疫情主要局限于中国的阶段,国内的产业链受到了第一轮冲击;随着疫情在世界蔓延从而影响了产业链相关企业的零部件进口,对我国产业链造成了第二轮冲击。

目前来看,疫情对全球产业链的冲击,既波及供给侧也波及总需求,不能只关注短期和局部,而需要做好更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准备。如果疫情进一步扩散并持续时间较长,国内产业链的相关进口会面临较大挑战,进而制约内需扩大,影响到最终消费、产业链的投资需求,并反过来制约供给侧的供给能力。

根据联合国的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结合疫情在全球蔓延的情况,从国别和产品两个视角,笔者对我国进口产业链的风险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显示,如果欧美国家经济受疫情影响加重,则我国的汽车、机械、发动机、化工、医药、航空、航天等产业的进口将面临一定的风险冲击;大豆、半导体、棉花、铁矿石和煤炭等则暂时属于供给冲击影响较小的产业。此外,一些产业的供给冲击影响暂时没有表现出来,有待继续跟踪研究。

夯实我国产业链基础,维护全球产业链稳定

在战胜疫情的同时确保宏观经济以及全球产业链的稳定,是中国也是产业链上其他主要经济体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既有条件下,需要世界各国政府采取有力措施抗击疫情并确保全球宏观经济的基本稳定,减少宏观经济动荡对产业链的冲击。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宣布,正在向全球经济注入超过5万亿美元,以作为有针对性的财政政策、经济措施和担保计划的一部分,抵消大流行病对社会、经济和金融的影响。困难和挑战面前,我们没有退路,唯有积极应对。我国正在积极有序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短期来看,需要着重于提高总需求,中长期来看,应注重提高国内产业链的供给水平,提升我国产业链的自主可控能力,并助力全球产业链平稳运行。

保持国内产业链的平稳运行,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在党中央坚强领导和各级政府的有序部署下,企业要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积极有序、因地制宜地推进复工复产。针对疫情严重地区企业的产能缺口,可以考虑国内同行业企业的产能救济(比如寻找替代供应商等)。对于因不可抗力等因素不能履行合同的企业,应为其开具相关证明、购买出口信用保险等,减少企业的当前损失。引导有条件的企业扩大口罩、防护服、呼吸机、检测试剂、消毒液、原料药等抗疫物资的产能,鼓励有资质的企业对产业链上有关国家的生产经营和疫情防控进行帮扶。企业要更加关心关爱境内外员工,做到队伍稳定和安全生产。

发挥产业集群和大企业在产业链中的引领作用,帮扶中小企业共渡难关。最近几十年来,全球产业链向集中化、集群化的方向发展,大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产业链的集群发展,有助于降低集群内企业的经营风险和成本,形成产业链相关企业的竞争优势。要把疫情对产业链的影响降到最低,国内的产业链龙头企业尤其是大型跨国公司应积极帮扶产业链上下游的本土中小企业和产业链上的外商投资企业,以稳定市场预期和产品供给。有能力的企业可以探索更加积极的订单或采购模式,以缓解产业链其他企业的订单不足等问题。

引导和鼓励企业做产业链的“耐心资本”,扎扎实实搞好主业。抗疫,某种程度上就是一个国家工业化能力和水平的检验。抗疫的过程再次提醒我们,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和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社会和企业不应沉溺于搞投机、赚快钱,要扎扎实实搞好实业、干好主业。在这次疫情中,从口罩、防护服等医疗物资的生产,到能源、粮食、水电等生活物资的保障,再次证明了实体经济和制造业的重要性。诚如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主张的,创造财富的生产力比财富本身,不知道要重要多少倍。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我们应引导和鼓励更多本土企业进入实体经济,扎实做好主业,做产业链的“耐心资本”(Patient Capital,长期投资资本的另一种说法,泛指对风险有较高承受力且对资本回报有着较长期限展望的资金,不是短期资本,更不是投机资本),与发展伙伴共担风险、互帮互助、长期发展。同时,金融机构也要为企业成为“耐心资本”给予支持。

更加关注产业链风险,确保我国产业链能够更加自主可控。我国企业面临的产业链风险,有些是当前亟须解决的,有些是需要通过中长期的应对来解决的。在短期内,企业可以通过备货、储备中间品库存,来缓解上游断货的风险。同时,政府在实施积极的刺激政策时,应尽量选择对国际产业链依赖较小、受全球产业链冲击较小的项目,对更为依赖全球产业链的项目要进行足够的风险评估。此外,还可以通过加强全球疫情联防联控,共同制定全球人员流动、物流运输标准等方式,加强全球产业链合作,努力稳定全球产业链。在中长期,国内企业要努力提升产业链内的关键产品和技术的自给能力,至少要有相关产品和技术的备份或替补能力。

既要着眼当下的宏观经济总需求,也要考虑中长期的产业链供给能力。中央已经确定今年将实施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预计会加大对民生项目(医疗、社保和教育等)、基础设施(道路、桥梁和网络等)的资金投入。从全球产业链来看,中国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研发投入方面仍存在相应短板。为此,在实施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时,政府有必要加大对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共性技术难题等薄弱环节的投入力度。在短期内,这些研发投资会有助于解决企业发展的燃眉之急,提振经济的总需求。在中长期,这些投资也会有助于改善产业升级的基础条件,提升企业的供给能力。

发挥公共投资和国有企业的“反周期”调节角色,熨平产业链波动的影响。国有企业和财政部门可以扮演积极的逆周期角色,通过“挤入效应”(Crowding-in effect,相对于“挤出效应”而言,表示更多的“带动效应”)带动更多投资。公共投资和国有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肯定。着眼于宏观经济和产业链的总体稳定,国有企业要做好投资方向研判和可能的项目储备,科学规划、积极布局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和领域,推动中国的产业链更有韧性、更加稳健、更加高端。应加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规模和力度,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先进制造等方面给予更多支持。(作者:周建军 徐奇渊,分别系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

图集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