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思政教育 >> 正文

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

发布者:宣传部 发表时间:2015-03-24 来源:网络 浏览次数:

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

——在全省教育系统重温学习“5•9”重要讲话视频报告会上的讲话

(2014年3月25日)

  霍健康

同志们:


  刚才,贵州大学校长郑强教授作了一场生动丰富、十分精彩的学习辅导报告。下面,我代表省教育厅、省委教育工委,就全省教育系统重温学习习近平同志“5·9”重要讲话精神,改革学校育人工作,讲两点意见。


  一、迅速掀起重温学习“5·9”重要讲话精神热潮


  2011年5月9日,习近平同志视察贵州时来到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参与师生们的读书会活动,即兴发表重要讲话。三年来,贵州大学和全省教育系统牢记习近平同志的谆谆教诲,自强不息,真抓实干,教育事业的发展取得了可喜成绩。今年是习近平同志“5·9”重要讲话三周年,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要求全省教育系统特别是高校结合开展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组织重温学习“5·9”重要讲话精神系列活动。省委书记赵克志、省委副书记李军同志亲自听取汇报、研究部署。2月20日,省委教育工委下发了《关于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开展重温学习习近平同志“5·9”重要讲话精神的通知》,今天又在贵州大学召开全省重温学习视频宣讲报告会议,正式吹响了重温学习“5·9”重要讲话的号角。


  第一,深刻学习领会“5·9”讲话的精神实质。我理解,“5·9”重要讲话至少有三个要点。一是讲清了社会主义大学必须坚持的办学方向,高校要坚持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培养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矢志不渝去奋斗的人才;阐明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等重大问题。二是希望学校教育要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真汲取“老祖宗”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三是对当代大学生立志成才提出了殷切期望。希望当代大学生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之志,把这个“志”立住、立好、立牢,指明了大学生成才的路径:要知行合一、经世致用,既志存高远,又脚踏实地,不怕吃苦,在实践中经受考验和提升自己,在报效祖国、服务人民中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5·9”讲话是对我省教育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和师生的极大鼓舞和鞭策。开展重温学习活动,对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精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对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第二,要认真组织开展重温学习活动。一是与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同领导、同部署、同开展、同督导,利用讲话这一独特资源,抓出活动的特色和亮点。书记、校长带头学、带头写文章发表,通过党委会、中心组、支部学习,专家辅导、理论研讨等方式学习。二是以师生座谈会、征文活动、演讲、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方式开展重温学习,要把重温学习活动作为2014年“多彩校园·闪亮青春”全省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月的重要主题。三是通过重温学习推动学校办学方针、育人理念、培养模式、教学方法的深刻变革。各地各校要加大宣传力度,主动争取宣传部门支持,通过电台电视、校报学报、网站手机等突出宣传报道,大力营造浓郁的重温学习氛围。本学期,活动督导组、行业指导组要加强对各地各校重温学习活动开展情况的检查。活动告一段落后,各市(州)、各高校要写出总结,上报省委教育工委。


  二、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


  第一,努力改变重智育轻德育现象。这些年,我们的学校教育值得回头反省,普遍存在以考分论英雄、以“升学率”论成败,一俊遮百丑的片面评价观,既少培养出国际一流大师,又少了雷锋和焦裕禄。没有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尤其对德育重视不够,导致一些青少年学生在成长成才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比如理想信念缺失,缺少担当、抗挫和责任感,缺少法制、诚信、纪律意识,不勤奋学习、怕吃苦、图享乐,自以为是、不关爱他人、不孝顺父母等等,问题在学生,根子在教育。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航程,就学校教育而言,我们一方面要大力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改变高考、中考“指挥棒”的颜色;另一方面希望各级各类学校从我改起,全面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切实扭转重知识轻品德的局面。


  第二,要在师生中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代相传,到如今我们丢失了许多,这是学校教育的弊端。要改变传统文化过时了的错误认识,既洋为中用,更古为今用。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团结的纽带。政治是骨骼,经济是血肉,文化是灵魂。文化是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软实力最终可以转化为经济硬实力。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首先要坚持文化自信。一个民族和国家,没有趋同的价值观,没有主流的信仰信念,很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可能成为“受人尊敬之国”。中央提出要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了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三个倡导”“24字”的基本内容;省委、省政府从贵州实际出发,又提出了“明礼知耻·崇德向善”的要求,全省教育系统要认真学习理解,贯彻落实。要改变核心价值观无用论,不能认为核心价值观虚无缥缈,空洞不可及。学校要成为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第三,要始终把立德树人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和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牢固树立“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办学理念,切实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位。一是把国学经典和核心价值观纳入课堂各学科教学,鼓励编写“校本教材”。改革中小学思品课、大学思政课教学方法,改变老师机械教、学生不愿学的局面,增强针对性、趣味性和实效性,使思想道德教育由“灌输人”变为“我需要”,入耳入脑入心。二是高度重视实践育人。组织学生经常性、常态化开展“三爱”(爱祖国、爱学习、爱劳动)、“三节”(节水、节电、节粮)和“三生四爱五心五好”、“我的贵州中国梦”等活动。三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实现一校一特,环境育人,处处育人。高校都要建设文化书院,全省各大中小学要逐步建设“道德讲堂”,构建真正的载体,每周一讲,名师主讲,师生同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和省委五礼五耻“10字”逐句讲解,讲深学透。还要充分利用贵阳“孔学堂”、王阳明文化等重要载体和独特资源,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育人活动。四是宣传老师和家长。我省有40多万教师,其中青年教师占一半以上,要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充分发挥广大教师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作用,要求每一位教师首先当好德育教师,做好为人师表,争做高尚灵魂工程师。“子不教,父之过”,孩子成才,先要成人;人而无德,行之不远,难成大器,要宣传教育家长懂得这一道理,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格局。


  同志们,重温学习习近平同志“5·9”重要讲话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在实践,重在师生广泛参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不忘“老祖宗”,立牢核心价值观,两个“一百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大有希望,全省教育系统要为此做出更大贡献。